這是《辛亥革命》里,胡歌飾演的林覺民,在被審問時,強撐著身體脫口而出的一句話。
“你怕我年輕,我選擇了死,可我依然年輕?!?/p>
這是一個時代青年的縮影,他們用犧牲把不可能變為可能,哪怕永遠留在了青春里。
有人問,大國青年什么樣?
知乎上高贊的回答:
他們用青春改變祖國,義無反顧。
今天,5月4日,是五四運動103周年。
透過這一幕幕歷史的瞬間,我們頓悟了青年人最好的模樣。
01:
無問西東,是一群“富二代”的抉擇
淞滬抗戰爆發時,一個江蘇男孩剛滿16歲。
那天日寇的飛機黑壓壓襲來,所到之處化為一片焦土,十里洋場燃起熊熊烈火。
日軍的暴行印刻在少年心底。
一個保衛藍天的想法在他腦子里瘋狂扎根、生長。
一年后,他成了空軍第四大隊的一員。
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,他如愿駕駛著飛機,與數倍于國軍的日軍作戰。
首戰他戰功赫赫:
擊落敵機一架,并擊傷敵機四架。
但每次戰斗,他都與死神擦過。
他常說:
“每次起飛我都當做最后的飛行,我從沒想著回來!”
1938年4月29日,日軍再次空襲武漢,企圖用一場勝利為天皇慶生。
沒有絲毫猶豫,他在空中與敵機展開殊死搏斗。
戰斗僅開始一回合,他立刻擊落一架敵機。
可很快他就被五架敵機包圍,彈藥如雨點般向他傾瀉而來。
嚴重受損的戰機燃起了烈火。
此刻,只有跳傘才能有一絲生機。
可他毅然放棄了跳傘,駕駛著戰機撞向敵機,那是被日軍譽為“紅武士”的飛行員高橋憲一的戰機。
一聲巨響,伴隨著濃煙和巨大的紅色火球,他消失在蔚藍的天空。
這個年僅22歲的飛行員,叫陳懷民,是空戰史上,與敵機對撞的第一人。
之前一組畢業照在網上刷屏,看哭了14億中國人。
這是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的畢業照。
照片里一張張稚嫩卻堅毅的笑臉,讓人不忍直視。
他們從畢業到犧牲平均只用半年,犧牲年齡平均23歲。
他們無疑是那時最頂尖的青年才俊,原本有著令人艷羨的一生。
可國難當頭,他們挺身而出,一頭扎進了九死一生的空軍學院。
在浩蕩的天地間,他們用機翼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歌。
在生死的抉擇中,他們憑借少年意氣,無問西東,讓敵人的侵略土崩瓦解。
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抔熱土一抔魂。
他們為國捐軀,無問西東;
以身殉國,無怨無悔。
縱以一敵萬,也必壯志凌云踏凌霄,破南天縱一去無回,便一去不回。
和平從來都不是沒有代價的,我們不會忘記,也不能忘記他們。
02:
后浪翻涌,是追星最好的模樣
袁隆平先生走后,長沙下了一夜雨。
但悼念的市民仍絡繹不絕。
載著袁隆平遺體的靈車,從地下通道緩緩駛出。
無數90后,00后齊聲高呼:
“袁爺爺,一路走好?!?/p>
大家追著靈車跑了很遠的路,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。
下午三點,一個長沙大一女生,趕到病房門口獻上了一束花。
她的大學離醫院并不近,她坐了很久的公交車,還找了很久,才打聽到袁老生前就診的醫院。
“我就是想來送送?!彼従徴f道。
“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,是袁老養活了我們一家,他是我心中的偶像?!?/p>
十里長街,站在隊伍最前面的都是年輕人。
綿延幾公里的隊伍,他們有的連傘都沒有打,淚水和雨水一起流下。
但沒有一個人抱怨,他們只是默默捧著菊花、稻子,有序地挪動著步伐。
排了幾個小時的隊,只為悼念的那一刻。
很多花束上留著悼文:
“這世上沒有神仙,也無需立廟。因為每一縷升起的炊煙,都是飄自人間的懷念?!?/p>
備注上寫的“共產主義接班人”,筆跡稚嫩,卻自帶力量。
曾幾何時,我們以為這代年輕人沒了信仰。
追求知識和真理的人越來越少,追求偶像和流量的人越來越多。
但那些追著靈車,冒著雨站在隊伍前年輕的面孔,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。
這群年輕人依然有信仰,依然會熱淚盈眶,遠比我們以為的獨立堅強。
他們心中有一團火,路過的我們只看見了煙。
03:
中國醫生,是最美的逆行者
李文亮去世,他的妻子正身懷六甲。
等孩子出生時,他已經離開世界126天了。
6斤9兩,母子平安。
妻子急忙發出朋友圈告慰丈夫:
“老公你在天堂看到了嗎?你送給我最后的禮物今天出生了,我一定會好好愛護他們的?!?/p>
明明是天大的喜事,卻讓很多網友淚流不止。
兩年零四個月前的凌晨,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,經搶救無效去世。
那一夜很多人悲痛欲絕。
當時已有身孕的付雪潔,一度出現低血壓和出血等癥狀,只能住院保胎。
深知從此天人兩隔的她,咽下了委屈和不甘,留下的都是遺憾。
她把微信頭像改成了李文亮生前的頭像,那是蠟筆小新一家四口其樂融融的畫面,也是她可望而不可即的夢。
那個曾為眾人抱薪的人,消失在了春意盎然的二月天。
2020年4月2日,李文亮被追授為烈士 。
鐘南山曾動情地說,李文亮是中國英雄,自己為他感到驕傲。
網友更是從未忘記這個平民英雄。
李文亮生前最后一條微博,已經有整整100萬條評論。
其中一條留言又讓人紅了眼眶:
“恭喜你啊李醫生,疫情過去了我們尚好,你也要在天堂好好的?!?/p>
這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。
海還是那樣藍,但熙攘的人流不再。
風還是那樣柔,但街上卻沒有了人流攢動。
而我們能重歸安寧,全靠無數個“李文亮”拼上性命,一往無前的勇氣。
他們本可以有大好前程和光陰,滿懷喜悅和希望奔赴未來。
本可以一家團聚,享受最簡單純粹的小日子。
可“中國醫生”這四個字,沉甸甸卻分外耀眼,意味著使命和擔當。
他們曾經的付出,讓我們如今被保護得格外好。
04:
垮掉的一代,也有高光
上海依然每天新增疫情超2萬,累計感染超35萬。
居家隔離,搶菜難是每個市民繞不開的日常。
于是管理整棟樓的樓長,應運而生。
最近,00后樓長火出圈,被央視點名表揚。
從自薦成樓長開始,她的每一天,都像打仗。
有孩子的居民,做核酸的時間需要調整,樓長必須和居委會溝通。
事情多且雜,她必須打好草稿,才能亂中有序。
居民吃不上菜,“社恐”的她硬著頭皮,到處找群求購物資。
群任務“接踵而至”,她必須馬不停蹄地守門,催人做核酸,去居委會領物資。
可管理一百多號人,還是壓得她喘不過氣來。
樓里門禁系統老化,叫人拿菜她必須扯著嗓子喊很多次。
一百多號人,意味著要喊一百多次,一天下來,她的嗓子早已沙啞。
可比起身體疲乏,更多的是心累,總有人不愿意配合工作。
沒完成工作,就沒法吃飯。
她饑腸轆轆時,情緒不由得有些崩潰。
排隊時,老有人想插隊,她只能一遍遍喊排隊,來維持秩序。
性子急的居民,無視規則沖她大呼小叫。
焦頭爛額時,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,大聲回懟:
“你能不能等等!”
很快,她又“慫”下來:
我先弄完這個行嗎……
得到的卻“真是麻煩”的抱怨。
那一刻,她挫敗感強烈。
而積累了一天的負面情緒,終于在她發現忙得忘了母親生日時,一股腦噴涌而出。
遠離親人,不被理解,委屈愧疚,這淚水里藏著太多的情緒。
那一刻我們才懂得,她也不過是個孩子。
她明明可以選擇躺平,安穩在家度日。
如今卻甘愿承受壓力,默默付出。
她也會害怕,也有顧慮,但有人需要時,她還是會義無反顧。
她挺身而出的身影,讓我們看到了00后的擔當。
總有人說,90后是垮掉的一代。
至于00后,連垮掉的一代都不如。
不知不覺,他們也接過了時代大棒堅毅前行。
他們肩膀雖稚嫩,卻也足夠勇敢。
他們生于非典,考于新冠。
從出生到長大,伴隨著時代車輪滾滾向前。
沒有人天生英勇,只是選擇無畏。
山河無恙時他們隱沒在人群中,不聲不響。
祖國需要時,他們擔起責任,成為別人眼里的一束光。
05:
寫在最后
百年前,有人冒著炮火,哪怕粉身碎骨,也要與日寇的飛機兵艦同歸于盡。
百年后,身處疫情時代,哪怕新冠猖狂,青年醫生也能不畏病魔,奮戰在一線。
雖然沒有人永遠年輕,但總有人用青春和熱血,托起了中國的未來。
后浪翻涌不息,那些緬懷袁老的90后,讓我們懂得了青年追星最好的模樣。
被稱為“垮掉的一代”,卻義無反顧當樓長的00后,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責任和擔當。
接力百年,中國青年始終不變。
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。
不懼是青春的模樣,不退是青春的擔當。
愿我們步履不停,做新時代有志青年。
說明: 部分文章源自網友投稿或網絡轉載,如有不妥請告知站長,我們將在24小時內修改或刪除,站長郵箱:694306323@qq.com
如果您有故事想與我們分享,也歡迎給我們投稿,請將稿件發送至編輯郵箱:694306323@qq.com,感謝分享!